乡遂之制与西周春秋之乡村形态

被引:9
作者
马新
机构
[1] 山东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
西周春秋; 乡遂; 乡村形态;
D O I
10.16346/j.cnki.37-1101/c.2010.03.008
中图分类号
K224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周春秋时代的城邑与乡村并非完全如《周礼》所言,也并非可以简单地以乡遂、国野之制解释之。在文献记载的基础上引入考古发掘与调查资料,不难发现,城乡关系与国野乡遂制度是两个交叉的概念。国野乡遂主要是政治属性概念,而城乡只是聚居点的分类与分级概念。国一般可以等同于城市,野则是由城邑和乡村共同组成;国之四周的郊、乡区域,一般也是大小不等的乡村村落。至于分封到各处的卿大夫往往是以采邑为中心,统辖若干村落,形成一个城乡共同体。乡村之中有着与城邑同样的宗法血缘关系,乡村组织是血缘与地缘的合一,而且在这一组织中,尽管家庭已是基本的生活与财产分配单位,但家族仍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与社会组织单位。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文明腹地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伊洛河地区的聚落形态研究 [J].
陈星灿 ;
刘莉 ;
李润权 ;
华翰维 ;
艾琳 .
考古学报, 2003, (02) :161-218
[2]   山东沂源县姑子坪周代遗存相关问题探讨 [J].
任相宏 .
考古 , 2003, (01) :61-69
[3]   山东黄县归城遗址的调查与发掘 [J].
李步青 ;
林仙庭 .
考古, 1991, (10) :910-918+966
[4]   1960年秋陕西长安张家坡发掘简报 [J].
杨国忠 ;
张长源 .
考古, 1962, (01) :20-22+10
[5]  
春秋左传研究.[M].童书业; 著.中华书局.2006,
[6]  
周代家庭形态.[M].谢维扬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7]  
西周史.[M].杨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8]  
古代城市.[M].曲英杰著;.文物出版社.2003,
[9]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M].晁福林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0]  
春秋史.[M].童书业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