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地名述略

被引:10
作者
元立
机构
关键词
地名; 自然景观; 通名; 地理名称; 壮族; 沙人; 地理实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壮族地名,是壮人借以识别和称谓居地的地理实体的语言代号。壮族地名,因壮语而自具特点。1843年袁湛等人纂修《桂平县志》,说清代(1644一1911)在广西桂平县境内,凡是标写“罗某”或“古某”这样的地名的村子,可以因名贵实,知道它们是属壮人居住的村子。这基本上道出了壮族地名在语音和词语结构上的特点。 由于历史上壮族没有自己独立而统一的文字,在社会的渐进中为了适应自己的语言音系特点,常借助于近音汉字或汉字的偏旁来结构新的方块字标写地名,往往出现了同一地名书写异形和音义脱节的驳杂现象。这无疑会妨碍了人们对壮族地名来源及其涵义的正确理解。1938年吴克宽等人撰写《隆山县志·社会篇》抱怨说,马山县各地的壮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6+103 +10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说文通训定声.[M].(清)朱骏声编著;.中华书局.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