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与本质的缺失——认知语言学学理反思之一

被引:11
作者
赵彦春
机构
[1] 四川外语学院
关键词
CL; 误区; 经验; 先验; 本质;
D O I
10.16263/j.cnki.23-1071/h.2007.06.005
中图分类号
H0 [语言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认知语言学的立论基础是经验主义,其理论假设涉及到一系列的变革,尤其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变革。它从外因寻求语言的答案,从而偏向心理因素,并与语用研究相融合——它着眼于动态的外在的识解而忽略静态的内在的规律。本文以语言理论的共时与历时为坐标,对CL的渊源、兴起、内涵与学科取向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考察,发现其根本误区在于对先验的否定和对本质的瓦解,由此而崩解了先验与经验、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张力。相应地,它阉割了亚里士多德、洛克等人的思想,同时由于张力的缺失也使其研究泛化乃至神秘化,比如对隐喻的研究——似乎一切都是隐喻,似乎隐喻就是语言。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认知语言学:诠释与思考 [J].
文旭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1, (02) :29-36
[2]   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思考 [J].
袁毓林 .
中国社会科学, 1994, (01) :18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