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法解释方法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取向——以概念法学为视角

被引:4
作者
余海燕
机构
[1] 成都大学
关键词
大陆法系; 自由法运动; 概念法学;
D O I
10.13743/j.cnki.issn.1009-8135.2011.01.027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概念法学对大陆法系国家民法理论及民事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进入20世纪以后,概念法学受到了来自自由法学运动的如潮批判,同时遭受到英美法国家判例传统的冲击。在我国民法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有必要重提概念法学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从历史的角度正确对待概念法学,并阐明我国民法解释方法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取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民法典专题研究.[M].余能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  
民法总论.[M].龙卫球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3]  
民法解释学.[M].梁慧星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4]  
法律的概念.[M].(英)哈特(H.L.A.Hart)著;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5]  
德国民商法导论.[M].(德)罗伯特·霍恩等著;楚建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6]  
当代主要法律体系.[M].[法]勒内·达维德 著;漆竹生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7]  
现代西方法律哲学.[M].沈宗灵 著.法律出版社.1983,
[8]   关于民法学方法论的一点思考——认真对待概念法学 [J].
董彪 ;
景朝阳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2) :14-18
[9]   德国“利益法学”思潮述评 [J].
杜江 ;
邹国勇 .
法学论坛, 2003, (06) :91-94
[10]   松散式、汇编式的民法典不适合中国国情 [J].
梁慧星 .
政法论坛, 2003, (01)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