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

被引:4
作者
李德生
姚永耘
陈蟒蛟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板块演化; 构造圈闭; 含油气盆地; 油气分布; 中生界; 新生界; [中国西部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西部主要为挤压型含油气盆地。构造应力来自印度板块向北挤压的碰撞挤压运动。从阿尔泰山到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存在着四务由老到新依次发育的碰撞挤压带。介于各碰撞挤压带之间的有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和藏北等大型复合型盆地。在碰撞挤压带的前缘带,由于碰撞挤压构造带的逆掩推覆上冲,形成一系列山前坳陷盆地,如乌苏、库车、叶城、酒泉和民乐小型长条形盆地。当碰撞挤压山系展开变宽时,天山东西两端就形成吐鲁番和伊犁等山间盆地。中国西北地区具有多期的油气生成史,多套生、储、盖组合,海相和陆相都有很丰富的油源。油气圈闭类型在大型复合盆地内部以低幅度平缓的中、新生代披覆背斜圈闭和下伏古生界潜山圈闭为主。在盆地边缘地区以中、新生代单斜型地层圈闭和下伏逆掩推覆构造圈闭为主。在山前盆地和山间盆地,以成排、成带分布的中、新生代挤压背斜圈闭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56 +56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