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湿地夏、秋两季浮游植物功能分组演替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36
作者
陆欣鑫
刘妍
范亚文
机构
[1] 哈尔滨师范大学植物学省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浮游植物功能分组; 季节演替; 环境变化; 呼兰河湿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于2012年夏、秋两季把呼兰河湿地划分为湿地保护区、湿地农业区、湿地工业区三部分,根据不同生境设置采样点并进行浮游植物标本采集。研究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191个分类单位,隶属于7门9纲19目28科69属。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主要以硅藻门种类数最多(43%),绿藻门其次(28%),另外裸藻门(17.2%)和蓝藻门(8.3%)也占较大的比例。浮游植物丰度从夏季的1.23×107个/L上升为秋季的1.98×107个/L,两季平均1.6×107个/L。夏、秋两季共划分浮游植物功能分组19个,X1/W2/MP/Lo/J组藻种在夏、秋两季中均有稳定的出现,并占较大丰度比例,H1/Y/W1组的藻种只在特定的季节或地点出现,D/P/TB组藻种虽出现的频率较高但相对丰度较低。代表性功能分组从夏季的H1/MP/Lo/TB/J/G演替为秋季的MP/W2/X1/J/W1/Y。在采集浮游标本的同时,对电导率(SpCond)、总磷(TP)、水温(WT)等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探讨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功能分组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电导率,总磷和水温是驱动呼兰河湿地浮游植物功能组演替的主要环境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264 / 127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黑龙江呼兰河湿地藻类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特点 [J].
惠洪宽 ;
马跃 ;
范亚文 .
湖泊科学, 2011, 23 (06) :949-954
[2]   黄河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水质的指示作用 [J].
王勇 ;
王海军 ;
赵伟华 ;
茹辉军 .
湖泊科学, 2010, 22 (05) :700-707
[3]   青岛棘洪滩水库浮游藻类状况及水质评价 [J].
赵先富 ;
于军 ;
葛建华 ;
刘国祥 ;
胡征宇 ;
不详 .
水生生物学报 , 2005, (06) :41-46
[4]   广东省大中型供水水库营养现状及浮游生物的响应 [J].
林秋奇 ;
胡韧 ;
段舜山 ;
韩博平* .
生态学报, 2003, (06) :1101-1108
[5]   长白山地区硅藻的研究(英文) [J].
包文美 ;
王全喜 ;
瑞墨尔·查 .
植物研究, 1992, 12 (02) :125-143
[6]  
中国湿地百科全书[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湿地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 2009
[7]  
黑龙江省管壳缝目植物研究[M].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范亚文著, 2004
[8]  
微型生物监测新技术[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沈韫芬等著, 1990
[9]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increases on a temperat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 A mesocosm climate change scenario[J] . Majbritt Kjeldahl Lassen,Kathryn Dewar Nielsen,Katherine Richardson,Kristine Garde,Louise Schlüter.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 2009 (1)
[10]  
Use and misus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hytoplankt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a critical review with updates[J] . Judit Padisák,Luciane O. Crossetti,Luigi Naselli-Flores.Hydrobiologia . 20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