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网异化:异化的现代形式

被引:12
作者
刘玲媚
机构
[1]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浙江杭州
关键词
异化; 人网异化; 技术理性;
D O I
10.16501/j.cnki.50-1019/d.2003.03.020
中图分类号
C912.1 [个人(社会人)];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批判精神,这一精神为卢卡奇人的物化的理论所进一步发挥。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背景,可以对伴随现代网络技术负面效应凸现出来的人网异化做出新的解读。网络背景下人的异化具多种形式,其最大特点是虚实难辨和人的受控的处境。人网异化的根源不在网而在人,因此异化的克服须对人和社会进行变革,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级价值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6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略论科技异化问题 [J].
陈甫金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06) :45-48
[2]   异化理论、物化理论、技术理性批判──20世纪文化批判理论的一种演进思路 [J].
衣俊卿 .
哲学研究, 1997, (08) :10-16
[3]   高技术负效应的哲学反思 [J].
孙华林 ;
孙雷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3) :181-183
[4]   自然中的技术异化 [J].
李世雁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 (03) :24-26+47
[5]   “数字化生存”提出的问题 [J].
王荣江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0, (04) :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