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体育:现代社会体育的拟态图景

被引:54
作者
郭晴
郝勤
机构
[1] 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
关键词
媒介; 体育; 社会现象; 作用; 影响;
D O I
10.16469/j.css.2006.05.005
中图分类号
G80-05 [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050302 ;
摘要
以传播学经典理论为框架,探讨了现代社会体育与媒介结合的产物——媒介体育的内涵、产生背景,并援引符号学和批判学派的观点,对媒介体育的生产及本质进行了梳理与解读。结果认为,媒介体育是体育信息的媒介文化形态,传播工具与媒介技术的进步为体育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必要条件,体育新闻传播的制度化宣告体育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依赖促使了媒介体育的生成;在文化工业时代背景下,媒介借助符号,通过营造话题、制造明星等手段,解构了现实的体育,建构了一个拟态的体育世界。媒介体育表现出真实性与超真实、历史性与去历史性、商业性、跨文化性、情感性及娱乐性等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32 +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从大众文化视角透视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的畸变现象及原因 [J].
冉强辉 ;
张业安 .
体育科学, 2005, (04) :17-19+31
[2]   体育新闻传播提供娱乐的另一种解读 [J].
毕雪梅 .
体育文化导刊, 2004, (10) :34-36
[3]   对体育新闻基本特征的探讨 [J].
黎莎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 (04) :25-28
[4]  
单向度、超真实、内爆.[M].石义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  
体育新闻报道.[M].(美)布鲁斯·加里森;(美)马克·塞伯加克著;郝勤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
[6]  
认识媒介文化.[M].(英)尼克·史蒂文森(NickStevenson)著;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1,
[7]  
文化转向.[M].(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Jameson)著;胡亚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8]  
传播学教程.[M].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