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办型公益组织的价值突围

被引:11
作者
毕素华
机构
[1]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官办型公益慈善组; 织; 比较优势; 政府性; 民间性; 价值突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与西方国家公益慈善组织在自治、独立的文化氛围中孕育的"胚胎"不同,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大多萌生于政府组织内部。公益慈善组织本应秉持其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个人自由、实现公共利益的价值"原教旨",在社会治理中,成为与政府、市场相互勾联的"多中心"治理体系中"社会"一极的主体。但综视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生存现状,它们基本是作为政府职能的"补充"生存成长下去的。具有官方背景的官办型公益慈善组织应从理论关照和自身发展的现实考量的角度来寻找非营利组织"官办性"和"自主性"的逻辑平衡点,实现价值突围。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6+159 +1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困境及出路 [J].
刘美萍 .
学海, 2014, (06) :127-131
[2]   从帝制中国、政党国家到宪制中国: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三次转型 [J].
任剑涛 .
学海, 2014, (02) :76-94
[3]   官办慈善组织的资源动员:体制依赖及其转型 [J].
龙永红 .
学习与实践, 2011, (10) :80-87
[4]   萧功秦:中国模式的形成及其前景 [J].
萧功秦 .
社会观察, 2010, (12) :97-98
[5]   公共服务供需均衡的制度变迁范式 [J].
程宇 .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6, (05) :8-11
[6]   从“志愿失灵”到危机:萨拉蒙非营利组织研究疏议 [J].
虞维华 .
行政论坛, 2006, (02) :91-95
[7]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J].
何云峰 ;
马凯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2) :1-6
[8]   中国后全能型的权威政治 [J].
萧功秦 .
战略与管理, 2002, (06) :82-88
[9]   后全能体制与21世纪中国的政治发展 [J].
萧功秦 .
战略与管理, 2000, (06) :1-8
[10]  
中国公益基金会治理研究.[M].李莉;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