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热带格氏栲天然林幼苗竞争强度研究

被引:20
作者
何中声 [1 ]
刘金福 [1 ]
洪伟 [1 ]
郑世群 [1 ]
吴承祯 [1 ]
吴则焰 [2 ]
牛杰 [1 ]
林义君 [1 ]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2]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格氏栲林; 幼苗;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中亚热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格氏栲幼苗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格氏栲幼苗种内竞争强度随幼苗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桂北木姜子>梨茶>黄润楠>毛鳞省藤>矩圆叶鼠刺>木荷>酸味子>狗骨柴>少叶黄杞>山黄皮>光叶山矾>沿海紫金牛>小叶赤楠>尖叶水丝梨>赤楠>草珊瑚>格氏栲>丝栗栲>杜茎山。阳生性树种竞争强度强,高度优势明显;阴生性树种或幼苗初期需耐荫的树种竞争强度低,高度低且生长缓慢。竞争木对对象木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高度服从幂函数分布,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对格氏栲幼苗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模拟和预测,格氏栲幼苗初期的种内竞争强度处于中等水平,随着高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强度逐渐减弱,种间竞争强度越来越明显,种群呈衰退趋势。格氏栲幼苗高度低于125 cm时应加强对其保护,采取人工抚育措施促进生长,提高格氏栲幼苗存活率;格氏栲幼苗高度达到125 cm后,竞争强度趋于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230 / 2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植物竞争对3种移植树苗生长的影响 [J].
向言词 ;
彭少麟 ;
彭秀花 ;
蔡锡安 ;
饶兴权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5, (05) :724-729
[2]   格氏栲林林窗自然干扰规律 [J].
刘金福 ;
洪伟 ;
李俊清 ;
杨文晖 .
生态学报, 2003, (10) :1991-1999
[3]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养分归还及凋落叶分解(英文) [J].
杨玉盛 ;
林鹏 ;
郭剑芬 ;
林瑞余 ;
陈光水 ;
何宗明 ;
谢锦升 .
生态学报, 2003, (07) :1278-1289
[4]   格氏栲种群优势度增长改进模型的研究 [J].
刘金福 ;
洪伟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2) :225-229
[5]   格氏栲群落生态学研究——格氏栲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J].
刘金福 ;
洪伟 .
生态学报, 1999, (03) :59-64
[6]   格氏栲种群调节模型的研究 [J].
刘金福 ;
洪伟 ;
李茂瑾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8, (04) :309-314
[7]   沙地云杉种内、种间竞争的研究 [J].
邹春静 ;
徐文铎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8, (03) :78-83
[8]   邻体干扰模型的改进及其在营林中的应用 [J].
张跃西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93, (04) :352-357
[9]   福建三明瓦坑的赤枝栲林 [J].
林鹏 ;
丘喜昭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86, (04) :241-253
[10]   植物群落数量分类的研究 一、关联分析和主分量分析 [J].
阳含熙 ;
卢泽愚 ;
杨周南 .
林业科学, 1979, (04) :24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