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崤山早元古代中酸性侵入岩锆石/斜锆石U-Pb测年及其对熊耳火山岩系时限的约束

被引:40
作者
崔敏利 [1 ,2 ]
张宝林 [1 ]
彭澎 [1 ]
张连昌 [1 ]
沈晓丽 [1 ,2 ]
郭志华 [1 ,2 ]
黄雪飞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早元古代; 熊耳火山岩系; SIMS年代学; 裂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熊耳火山岩系是华北克拉通早元古代晚期重要的岩浆记录,其火山作用时限的厘定对于揭示华北该时期的构造格局与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对侵入到熊耳火山岩系顶层马家河组的石英闪长岩体中的斜锆石与锆石和花岗斑岩体中的锆石进行了高精度SIMSU-Pb定年。三个样品共58个测点,石英闪长岩体中的斜锆石207Pb/206Pb平均年龄为1789±4Ma,锆石207Pb/206Pb平均年龄1778±12Ma,花岗斑岩体中的锆石207Pb/206Pb平均年龄为1786±8Ma。这些年龄数据表明石英闪长岩体从生成到侵位是一个短暂而连续的过程,这一岩体与花岗斑岩岩体基本同期。同时,由于这两个岩体侵入到了熊耳火山岩系最顶部的马家河组,因此可以限定熊耳火山岩系的上限。结合前人的年代学数据,我们提出熊耳火山岩系的岩浆作用时限在1770~1800Ma之间,峰期为1780Ma。这一研究结果从年代学上支持熊耳火山岩系形成于快速拉张的裂谷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541 / 154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事件 [J].
翟明国 ;
彭澎 .
岩石学报, 2007, (11) :2665-2682
[2]   基性岩斜锆石U-Pb同位素定年3种方法之比较 [J].
李惠民 ;
李怀坤 ;
陈志宏 ;
相振群 ;
陆松年 ;
周红英 ;
宋彪 .
地质通报, 2007, (02) :128-135
[3]   秦岭造山带商南—西峡地区富水杂岩的变辉长岩中斜锆石与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的差异 [J].
李惠民 ;
陈志宏 ;
相振群 ;
李怀坤 ;
陆松年 ;
周红英 ;
宋彪 .
地质通报, 2006, (06) :653-659
[4]  
Zircon U-Pb SHRIMP dating for the volcanic rocks of the Xiong’er Group: Constraints on the initial formation age of the cover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J]. ZHAO Taiping1, ZHAI Mingguo2, XIA Bin1, LI Huimin3, ZHANG Yixing4 & WAN Yusheng5 1.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China;2.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3. Tianji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Resource, Tianjin 300170, China;4. Geologic
[5]   熊耳群火山岩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对华北克拉通盖层发育初始时间的制约 [J].
赵太平 ;
翟明国 ;
夏斌 ;
李惠民 ;
张毅星 ;
万渝生 .
科学通报, 2004, (22) :2342-2349
[6]  
Reconstruction of a pre-Rodinia supercontinent: New 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J]. S.A.Wilde.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2(19)
[7]   早-中元古代Columbia超级大陆研究进展 [J].
赵国春 ;
孙敏 ;
S.A.Wilde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2, (18) :1361-1364
[8]   华北陆块南部熊耳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J].
金成伟 ;
翟明国 ;
夏斌 ;
周美夫 ;
赵太平 .
岩石学报, 2002, (01) :59-69
[9]   华北陆块南缘熊耳群形成时代讨论 [J].
赵太平 ;
周美夫 ;
金成伟 ;
关鸿 ;
李惠民 .
地质科学, 2001, (03) :326-334
[10]  
The amalgamation of the supercontinent of North China Craton at the end of Neo-Archaean and its breakup during late Palaeoproterozoic and Meso-Proterozoic[J]. 翟明国,卞爱国,赵太平.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