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2005—2013

被引:8
作者
余盼
熊峰
机构
[1]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水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盈余; 评价指标;
D O I
10.16397/j.cnki.1671-1165.2015.01.010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安徽省2005—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的演变历程。2005—2013年,安徽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呈波动变化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由三个二级指标构成,包括生产用水生态足迹、生活用水生态足迹以及生态用水生态足迹。安徽省历年人均生产用水的生态足迹所占比最大,远远超过人均生活用水和人均生态用水的生态足迹,而人均生态用水所占比最小。从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评价指标来看,2005—2013年,全省人均水资源利用一直处于盈余状态,即历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均未超过人均水资源承载能力,但历年盈余程度变化较大,波幅达到1.88 hm2/人;全省人均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1,压力指数最小的年份为0.36,最高达到0.95,接近临界状态;安徽省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0.86 hm2/万元下降到2013年的0.34 hm2/万元。总体而言,安徽省水资源的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历年降水量的不稳定造成水资源总量的时大时小,同时人均用水消耗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使安徽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以安康市为例 [J].
晓兰 ;
延军平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 26 (05) :409-412
[2]   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 [J].
谭秀娟 ;
郑钦玉 .
生态学报, 2009, 29 (07) :3559-3568
[3]   甘肃省2000年水资源足迹的初步估算 [J].
龙爱华 ;
徐中民 ;
张志强 ;
苏志勇 .
资源科学, 2005, (03) :123-129
[4]  
中国中部地区的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M].何爱红;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