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可钻性表示方法探讨

被引:25
作者
张厚美
薛佑刚
机构
[1] 同济大学
[2] 江汉石油管理局钻头厂
关键词
岩石可钻性,硬度,微型钻头方法,测定,三牙轮钻头,评价,对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21 [钻井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2001 ;
摘要
50年代,我国石油、矿山、地质等行业广泛使用前苏联史立涅尔提出的压入硬度表示岩石可钻性,而80年代后我国石油行业改用美国罗劳提出的微钻法测定岩石可钻性.后者是否比前者更具优越性?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文中介绍了岩石可钻性的概念及常用的表示方法,对压入硬度法和微钻法原理、测定方法、结果等进行了对比,并对压入硬度和可钻性级值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压入硬度和可钻性级值在统计意义上并无显著差别,而压入硬度法在测定方法及所获信息等方面要比微钻法更优越.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石油钻井中地层可钻性的统计分级法 [J].
尹宏锦 .
华东石油学院学报, 1980, (02) :24-35
[2]  
岩石的可钻性和可爆性.[M].(苏)坦加耶夫(Тангаев;И.А.)著;王维德;周叔良译;.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
[3]  
岩石可钻性指数.[M].(美)维特(C.G.White)著;边蔚奇译;.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