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水稻体系土壤酶及微生物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10
作者
王延军 [1 ]
宗良纲 [1 ]
李锐 [1 ]
魏增贵 [1 ]
杨永岗 [2 ]
肖兴基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关键词
有机栽培; 常规栽培;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酶; 水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体系下水稻土微生物量及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有机栽培体系不同肥料调控措施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水稻体系相比,有机栽培水稻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衍;水稻生长不同时期有机栽培方式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常规栽培体系。就水稻全生育期而言,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高于常规栽培7.3%9.1%;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高于常规栽培7.3%14.5%、5.2%6.5%和12.5%29.2%;有机水稻栽培体系下配施生态肥,在有机肥施用量减半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单施有机肥平均分别提高1.6%、6.8%、1.3%和14.8%,在水稻生长前期和中期该增加作用尤为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变化 [J].
曾路生 ;
廖敏 ;
黄昌勇 ;
罗运阔 ;
薛冬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5) :441-446
[2]   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土质量的影响及其综合评价 [J].
杨长明 ;
杨林章 ;
颜廷梅 ;
欧阳竹 .
生态学报, 2004, (01) :63-70
[3]   水稻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生态质量的影响 [J].
廖敏 ;
谢晓梅 ;
吴良欢 .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03) :46-49
[4]   有机物料在维持土壤微生物体氮库中的作用 [J].
李世清 ;
李生秀 .
生态学报, 2001, (01) :136-142
[5]   红壤退化中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J].
孙波 ;
赵其国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2) :24-34
[6]  
Lav Bhushan,Pradeep K. Sharma.Long-term effects of lantana ( Lantana spp. L.) residue additions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under rice–wheat cropping[J].Soil & Tillage Research,2002(2)
[7]   Urease enzyme activities in soils of the Batinah region of the Sultanate of Oman [J].
Cookson, P ;
Lepiece, AG .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1996, 32 (03) :225-238
[8]  
黄昌勇主编.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9]  
鲍士旦主编.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0]  
关松荫 编著.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