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空间产品的电视节目

被引:10
作者
谭天 [1 ,2 ]
覃晴 [3 ]
机构
[1]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所
[2] 暨南大学广播影视研究中心
[3] 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电视节目; 生产空间; 传播空间; 运营空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22 [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随着电视内容产业的发展,电视节目的产品属性日趋重要;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电视节目的空间属性日益凸显。如今,作为空间产品的电视节目正呈现生产空间多元化、传播空间社交化、运营空间平台化的新特点。节目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互联网思维赋予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互联网电视正不断地推动节目创新创优。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互联网+电视”双轮驱动下的生态融合 [J].
刘旸 .
新闻爱好者, 2015, (10) :24-26
[2]   基于关系视角的媒介平台 [J].
谭天 .
国际新闻界, 2011, 33 (09) :83-88
[3]   中国“电视研究”的学科化及其现状 [J].
易前良 .
中国电视, 2009, (01) :28-33
[4]   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 [J].
胡智锋 ;
周建新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 (04) :1-6
[5]   空间理论的三次论争与“空间转向” [J].
苏尚锋 .
人文杂志, 2008, (04) :23-29
[6]   电视产品的经济属性分析 [J].
唐月民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 (02) :156-158
[7]   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 [J].
何雪松 .
社会, 2006, (02) :34-48+206
[8]  
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M].斯考伯;伊斯雷尔.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9]  
美国“电视研究”的学术源流.[M].易前良; 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10]  
空间理论与文学的再现.[M].吴治平; 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