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禾草施氮效应浅析

被引:14
作者
车敦仁
机构
[1]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关键词
青海高原,栽培禾草,施氮,效应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0.6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0一1986年在青海省海拔3250一3768m的牧区设了4个点对6种裁培禾草进行了施氮试验,施氮量(x)为0、38、75、113、150和225kg/hm ̄2或0、38、75、113、150、225、300、450、600和750kg/hm ̄2。结果表明,6种禾草的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皆因施氮而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根据增产量(Yi)、每公斤氮的平均增产量(Yi/X)和边际增产量(△Yi/△x)的不同变化,可将增产效应的完整曲线区分为效应递增、效应递减和负效应三个阶段。通常情况下的增产效应为递减;施氮量过高时出现负效应;只有当施氮量很低且土壤中氮又极度缺乏时才出现效应递增阶段。文中提出了能较好表达Yi和x相关性的三个方程:Yi=x/a+bx,Yi=x/a+bx ̄c和Y_i=a+bx+cx ̄2+dx ̄3。与英国禾草地相比较,青海禾草地产量较低,但肥料报酬和氮素回收率较高,不过在青海高寒牧区施氮后需要经过连续2年(收刈两次)才能获得较高效应的报酬和回收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