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及生态恢复与重建

被引:11
作者
刘普幸
李筱琳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济纳绿洲; 生态环境; 生态恢复与重建;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04.05.018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部干旱区具有重要生态防护功能的绿洲,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下,绿洲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通过分析绿洲水环境变化特征、植被演化特征和土地生态变化,提出了额济纳绿洲生态恢复和重建对策,旨在提高绿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中国土地沙质荒漠化. 朱震达,陈广庭. 科学出版社 . 1994
  • [2] 额济纳旗志. 额济纳旗志编委会. 方志出版社 . 1998
  • [3]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环境退化及综合治理
    龚家栋
    董光荣
    李森
    高尚玉
    肖洪浪
    申建友
    [J]. 中国沙漠, 1998, (01) : 46 - 52
  • [4] 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演变的研究
    陶黎
    张树礼
    [J]. 农村生态环境, 1999, (03) : 18 - 20+33
  • [5] 额济纳绿洲地下水动态与植被退化关系的研究
    张武文
    史生胜
    [J]. 冰川冻土, 2002, (04) : 421 - 425
  • [6] 额济纳平原水资源特点与合理利用
    张武文
    王林和
    李德平
    不详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0, (S1) : 19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