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岩溶地区三种退耕还林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被引:12
作者
陈强 [1 ]
常恩福 [1 ]
毕波 [1 ]
李品荣 [1 ]
尹艾萍 [1 ]
刘永国 [2 ]
侬时增 [2 ]
机构
[1]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2] 文山州林科所
关键词
岩溶; 退耕还林; 造林模式; 水土保持;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6.05.001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对滇东南岩溶地区3种退耕还林模式和坡耕地的径流和植被、土壤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地还林恢复植被后,能取到明显的固土保水增肥作用。营造纯林、乔草混交林或经济林与牧草复合经营,均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综合考虑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由大到小依次是:川滇桤木∶红三叶>墨西哥柏>花椒∶大百脉根。与坡耕地相比,川滇桤木与红三叶混交林能减少37.23%的径流和99.40%的土壤流失,固体养分流失量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减少99.37%,99.43%,98.68%,98.86%,99.34%,99.35%和99.58%,液体养分流失中氮、磷、钾分别减少32.45%,19.80%和21.57%。不仅减少了水土和养分的流失,同时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对土壤的改良和营养补充,使土壤养分有所提高,而坡耕地的土壤养分则有所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33 +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土壤保持效益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以固原市原州区为例 [J].
李蕾 ;
刘黎明 ;
谢花林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1) :161-163+167
[2]   水源涵养林的效益及其计量 [J].
范军祥 ;
程庆荣 ;
薛涛 .
广东林业科技, 1999, (01) :38-41
[3]   论降雨径流的集存 [J].
李克煌 .
水土保持学报, 1994, (01) :73-77
[4]  
喀斯特的呼唤与希望[M]. 贵州科技出版社 , 高贵龙等编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