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大脑皮质ATP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3
作者
梁燕玲
谢敏杰
张苏明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武汉
[3] 武汉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ATP; 大脑皮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 探讨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大脑皮质ATP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缺血 10min后于再灌注后 0h、1h、3h、6h、12h、2 4h和 72h应用毛细血管电泳法分别测定额顶叶皮质的ATP含量 ,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 缺血 10min后额顶叶皮质ATP的含量急剧下降至对照组的 2 0 %。再灌注后ATP的含量逐渐恢复 ,于再灌注后 1h、3h、6h和 12h恢复至对照组的 70 .5 %、6 5 .7%、84 .8%和 86 .9%。再灌注后 2 4hATP含量再次下降 ,再灌注后2 4h和 72hATP含量仅为对照组的 5 0 %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5 )。缺血 10min再灌注后大鼠肢体功能可逐渐恢复 ,但再灌注后 2 4h起出现不愿活动和进食等表现。结论 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额顶叶皮质存在细胞能量系统功能恢复滞后的现象。同时 ,随着再灌注的进行还出现了继发性细胞能量系统功能衰竭的现象 ,这可能与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延迟恢复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72 / 27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在改良法血栓栓塞性脑卒中大鼠模型上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J].
毛春 ;
邓晓红 ;
张苏明 .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3, (01) :20-23
[2]   影响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塞疗效因素的研究 [J].
张苏明 ;
毛春 ;
方思羽 ;
何池忠 .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2000, (04) :34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