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河蚬作指示生物监测蓟运河666和DDT的污染

被引:4
作者
任淑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DDT; 地段; 差异; 代谢物; 代谢产物; 天化; 排污口; 蓟运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双壳类软体动物对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另外还对一些放射性物质有很强的亲和力。据报道,牡(牛历)对杀虫剂的浓缩能力比周围海水要高数千倍,在1微克/升的DDT溶液中12天,即可积累14—20毫克/公斤DDT及其代谢物;贻贝(Mytilus sp.)从周围海水中积累聚氯联苯,比值在6.9×104—6.9×105之间,p,p’-DDE或p,p’-DDT比值在4.0×104—6.9×105之间。美国有人提出一种马尼拉蚬(Corbicula manillensis)是某时期水中低浓度铅的极好的检测生物。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是蓟运河分布广泛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用河蚬监测蓟运河汞污染,已取得了肯定的结果。为了探索其作为监测蓟运河有机氯农药污染的指示生物,仍选择河蚬作为样品。
引用
收藏
页码:314 / 326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