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礼制内在价值及其现代转换

被引:9
作者
汤勤福
葛金芳
机构
关键词
中华礼制; 伦理道德; 礼仪; 礼义;
D O I
10.16346/j.cnki.37-1101/c.2018.03.003
中图分类号
K892 [中国风俗习惯];
学科分类号
030405 ;
摘要
中华传统礼制虽存在着封建质核,但至今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内在价值。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规范或准则,进入文明社会后便具有道德这一内涵。就古代中国而言,伦理道德的体现便是遵循礼制,它早已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内化为国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中华先民尊崇的生活方式,礼义是中华先民追求的精神价值,礼中蕴含着中华先民的生命经验和生活智慧,概括起来便是一个"仁"字。中华传统礼制可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资源,但必须经过现代性转换,即守望本土传统,又以现代性为标准审视、转换并汲取古典文化精义,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获新生。寻求中华传统礼制现代价值的基本态度,应当是立足于以多样性为根本特征的人类文化生态,从客观的历史事实和丰富的民间实践中,探寻其沉淀下来的伦理共识和道德品格,着眼现实,展望未来,用中华智慧来创建适合当今社会的礼仪价值的新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43+165 +165-16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J].
汤勤福 .
人民周刊, 2016, (17) :73-73
[2]   中华传统礼制的现代价值 [J].
汤勤福 .
中国德育, 2015, (14) :43-47
[3]   中华礼制内在凝聚力的学理资源及现实挑战 [J].
葛金芳 .
中原文化研究, 2014, 2 (04) :21-25
[4]   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与中华礼制的当代位置 [J].
汤勤福 .
中原文化研究, 2014, 2 (04) :25-28
[5]   浅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属性及其价值 [J].
徐茂华 .
人民论坛, 2012, (20) :206-207
[6]   儒家学说与正义观念——兼论与西方思想的比较 [J].
唐士其 .
国际政治研究, 2003, (04) :25-35
[7]  
革命寻思录.[M].林贤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习近平.外文出版社.2014,
[9]  
传统十论.[M].秦晖; 著.东方出版社.2014,
[10]  
论中国.[M].(美) 基辛格 (Kissinger;H.A.) ; 著.中信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