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水河断裂带断层间相互作用的触震与缓震效应

被引:18
作者
张秋文
张培震
王乘
汪一鹏
MichaelA.Ellis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3] TN Memphis大学地震研究与信息中心 中国武汉
[4] 中国北京
[5] 中国武汉
[6] 美国Memphis
关键词
断层相互作用; 同震库仑应力改变; 触震与缓震效应; 地震潜势; 鲜水河断裂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探讨了断层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改变及对地震的触发与延缓效应,并以鲜水河断裂带不同断裂段时间上连续发生的4次Ms6.0以上地震为例,计算和分析了每次地震发生后,在周围其它断裂上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改变及其对后续地震的触发,以及1973年炉霍Ms7.6地震和1981年道孚Ms6.9地震发生后,在其周围最易破坏失稳的微破裂上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改变及对余震活动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这4次地震的累积触震与缓震效应加以定量考虑,对鲜水河断裂带各断裂段的地震潜势进行了重新计算,并与已有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检验和评估了鲜水河断裂带断层间相互作用触震与缓震效应的重要性。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每次地震都发生于受其先前发生的地震影响而产生同震库仑应力增加的断裂段上,不同断层间相互作用的触震和缓震效应导致地震复发概率的改变可高达30.5%以上,主震后的余震大多发生于同震库仑应力增加较高的微破裂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53+228 +2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大陆若干地震构造带的地震准周期丛集复发行为 [J].
张秋文 ;
张培震 ;
王乘 ;
汪一鹏 ;
Michael A.Ellis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2, (01) :56-62
[2]   青藏高原北缘海原、古浪、昌马大地震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分析 [J].
傅征祥 ;
刘桂萍 ;
陈棋福 .
地震地质, 2001, (01) :35-42
[3]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触发的区域地震活动和静应力场变化 [J].
刘桂萍 ;
傅征祥 .
地震学报, 2000, (01) :17-26
[4]   平行走滑断层相互作用的粘弹模型和减震作用 [J].
傅征祥 ;
刘桂萍 .
地震, 1999, (02) :22-29
[5]   强震成组孕育、成组发生过程中相互间影响的研究 [J].
张国民 ;
李丽 .
地震, 1997, (03) :221-231
[6]   断裂构造体系的形成和扩展过程的力学分析及应用 [J].
张之立 ;
方兴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 (11) :1213-1224
[7]  
鲜水河-小江断裂带[M]. 地震出版社 , 李?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