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在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6
作者
马明
刘洪禄
张久川
郝仲勇
吴文勇
机构
[1]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地下水; GIS; 采补平衡; 超采;
D O I
10.13522/j.cnki.ggps.2006.05.025
中图分类号
P641.8 [地下水资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利用GIS技术作为支持平台,把GIS技术应用于地下水采补平衡分析和超采区的演变上,更充分地发挥了GIS技术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典型区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属于超采区。到2003年浅层地下水轻微超采区占13.7%;中度超采区占57.3%;严重超采区占29%。基于GIS技术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较传统的方法揭示了更多更详细的关于地下水的信息,评价结果为今后典型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地下水调控方案的制定和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 [J].
张久川 ;
任树梅 ;
马明 ;
刘洪禄 ;
杨培岭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8) :35-39
[2]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 [J].
余国培 ;
邵自强 .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4, (05) :25-29
[3]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 科学出版社 , 陈述彭等编著, 1999
[4]  
WEKU – a GIS-Supported stochastic model of groundwater residence times in upper aquifers for the supraregional groundwater management[J] . R. Kunkel,F. Wendland.Environmental Geology . 199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