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沙棘群落特性及林地水分、养分分析

被引:37
作者
阮成江
李代琼
机构
[1] 盐城工学院海洋工程系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沙棘; 群落特性; 水分; 养分; 黄土丘陵区;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2.0246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提高沙棘林生产力和合理经营沙棘林 ,以黄土丘陵区吴旗、安塞试验区多年的观测数据为依据 ,对沙棘群落特性及林地水分、养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沙棘生长迅速 ,适应性强 ,4~ 5年可形成林茂草丰的灌木 草本群落 .1~ 8龄生物量增长迅速 ,8~ 11龄生物量增长相对较缓 ,11龄后通过自然稀疏沙棘能维持较合理的群落结构和较高初级生产量 .沙棘对林地土壤水分的利用可分为根系微弱利用层 (0~2 0cm)、根系利用层 (2 0~ 30 0cm)、土壤水分补充调节层 (30 0~ 40 0cm)和微调节层 (40 0~ 5 0 0cm) .由于沙棘的改土作用及林地枯枝、落叶的蓄水作用 ,沙棘林地 1~ 1.5m土层土壤水分恢复较好 ,可超过或接近荒山天然草地 .沙棘可通过根瘤固氮及枯枝、落叶等凋落物的分解维持林地养分平衡 .6~ 9龄沙棘 ,土壤全N量可由农地、草地的 0 .0 5 %~ 0 .1%提高到 0 .2 % .
引用
收藏
页码:1061 / 106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动态与遗传后果研究
    李根前
    黄宝龙
    唐德瑞
    赵一庆
    王迪海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3) : 347 - 350
  • [2] 固N树种在混交林中的作用研究Ⅰ.沙棘混交林内根瘤固N与林木生长
    何兴元,张成刚,杨思河,张粤,苏道岩,刘惠昌
    [J].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4) : 354 - 358
  • [3] 沙棘柠条的生物量及立地因子分析
    刘占德,刘增文
    [J]. 西北农业学报, 1994, (02) : 92 - 96
  • [4] 沙棘的生态学特点对飞播适应性的研究
    李代琼
    梁一民
    从心海
    曹淑定
    汪有科
    [J]. 中国水土保持, 1986, (03) : 20 - 22+65
  • [5] StudyoncomprehensiveManagementofGullyRegionofLoessPlateauandBenefit. 王佑民. ChinaForestryPress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