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理念下农村低保对象的认定研究——以山东省某县为例

被引:17
作者
高翔 [1 ]
李静雅 [2 ]
毕艺苇 [1 ]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低保户; 精准扶贫; 人工神经网络; 非对称训练;
D O I
10.16011/j.cnki.jjwt.2016.05.014
中图分类号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通过对山东省某县38个村458户农村居民的走访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低保制度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贫困居民经济困难,但扶贫的针对性不足,对特困居民的身份识别不准确,"关系保"、"人情保"等仍然存在。针对这一现状,立足于精准扶贫的理念,在梳理农村低保居民经济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低保户身份识别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约简,进而建立了低保户判别的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同时考虑到低保政策的"兜底"特点,在模型的训练环节上进行了"非对称"处理,以降低将贫困居民判定为非低保户的错误率。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判别精度和判别效率显著优于标准人工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在低保户居民身份识别工作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主成分分析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评价的应用 [J].
夏雪 ;
蒋卓芸 .
科技经济市场, 2015, (11) :137-137
[2]   论我国的扶贫治理:基于扶贫资源瞄准和传递的分析 [J].
李小云 ;
唐丽霞 ;
许汉泽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55 (04) :90-98+250
[3]   农村居民家庭贫困的特征与原因研究——基于对甘肃省调研数据的分析 [J].
李昊源 ;
崔琪琪 .
上海经济研究, 2015, (04) :79-86
[5]   略述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 [J].
肖珊 .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5, (01) :213-213
[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目标瞄准研究——基于代理财富审查(PMT)的方法 [J].
李艳军 .
经济问题, 2013, (02) :80-84
[8]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瞄准分析 [J].
易红梅 ;
张林秀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6) :67-73
[9]   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目标定位 [J].
肖云 ;
李晓甜 .
许昌学院学报, 2009, 28 (01) :132-134
[10]  
Miss-targeted or miss-measured?[J] . Martin Ravallion.Economics Letters .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