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溢出效应、技术能力与企业技术联盟方式选择

被引:3
作者
生延超
机构
[1] 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2] 湖南省区域战略与规划研究基地
关键词
技术联盟; 溢出效应; 技术能力; 联盟方式;
D O I
10.14120/j.cnki.cn11-5057/f.2011.05.013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溢出效应是影响企业技术联盟稳定运行的重要决定因素,是企业技术联盟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能力是溢出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技术能力的内生溢出效应能够有效地反映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状况。通过A-J模型的拓展,对技术能力的互补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内生溢出效应对技术联盟运作方式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的技术能力决定着溢出效应,决定着企业参加技术联盟的创新结果,当企业具有同质的技术能力时,成本共享型联盟方式显得更有效率;当企业的技术能力较高并互补时,企业倾向于组建技术共享联盟;当企业的技术能力比较低并互补时,企业倾向于组建成本共享型联盟。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创新投入补贴还是创新产品补贴:技术联盟的政府策略选择 [J].
生延超 .
中国管理科学, 2008, 16 (06) :184-192
[2]   供应链合作伙伴企业选择的博弈分析 [J].
丁爱鹏 ;
陈立君 ;
王渊 .
情报杂志 , 2006, (01) :14-16
[3]   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 [J].
朱相宇 .
物流科技, 2006, (01) :74-76
[4]   中国企业的技术选择 [J].
安同良 .
经济研究, 2003, (07) :76-84+92
[5]   企业联盟高失败率的原因剖析与对策 [J].
王洋 ;
张子刚 ;
郭志东 ;
吴其伦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2, (11) :98-100
[6]  
企业能力差异与合作创新动机[J]. 罗炜,唐元虎.预测. 2001(03)
[7]  
企业合作创新理论研究[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罗炜著, 2002
[8]  
Endogenous Cost Differentials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A Mixed Duopoly Approach[J] . ToshihiroMatsumura,NoriakiMatsushima.Economica . 2004 (284)
[9]  
Conditions for Knowledge Sharing in Competitive Alliances[J] . Maura Soekijad,Erik Andriessen.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 2003 (5)
[10]  
Inter-firm R&D partnerships: an overview of major trends and patterns since 1960[J] . John Hagedoorn.Research Policy . 200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