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被引:22
作者
李建国 [1 ]
韩勇 [1 ]
刘博 [1 ]
姜秀英 [1 ]
解文孝 [1 ]
姜洪涛 [2 ]
机构
[1] 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
[2] 沈阳市苏家屯区示范场
关键词
水稻; 农艺性状; 产量;
D O I
10.16170/j.cnki.1673-6737.2008.03.039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2005年度辽宁省审定的10个水稻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每穗粒数与产量的关联度最大,通径分析表明:每穗粒数和每穴穗数对产量产生的直接效应较大,因子分析表明:成穗率、每穴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取得累计贡献率62.37%,表明上述因子是影响产量的决定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鲜食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效应 [J].
时成俏 ;
覃嘉明 ;
袁晶 ;
覃永爱 ;
赵博伟 .
广西农业科学, 2006, (06) :664-666
[2]   水稻生育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贡献 [J].
罗来君 .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6, (03) :7-11
[3]   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 [J].
杨从党 ;
朱德峰 ;
周玉萍 ;
周能 ;
袁平荣 .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S1) :35-39
[4]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品种×环境互作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J].
沈希宏 ;
杨仕华 ;
谢芙贤 ;
王磊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1) :34-39
[5]   环境和栽培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附视频 [J].
李军 ;
顾德法 ;
李林峰 .
上海农业学报, 1997, (01) :94-97
[6]   水稻高产生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徐正进 ;
陈温福 ;
张龙步 ;
董克 ;
王进民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1, (S1) :115-123
[7]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 [J].
刘录祥 ;
孙其信 ;
王士芸 .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03) :22-27
[10]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 科学出版社 , 唐启义,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