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女性化现象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22
作者
刘筱红
姚德超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业女性化; 理性选择行为; 制度结构; 劳动力配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为我国农村较为广泛地存在并在新世纪以来日渐凸显的一种现象或趋势,农业女性化既是众多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又将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就其形成原因来看,学界大致形成了"社会性别观"、"家庭投资策略观"、"社会结构变迁观"三种代表性观点。通过更为深入的分析发现,农户基于产业效益比较基础上的理性选择行为受到了包括户籍制度与土地政策在内的制度结构的限制,这正是农业女性化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家庭劳动力配置决策同样是农户在制度规范约束下的理性选择行为的产物,而"男工女耕"性别分工模式不过是家庭劳动力配置的一种方式,它虽然与农业女性化密切相关,但并不是农业女性化形成的根本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家庭代际交换失衡的影响分析 [J].
聂焱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1, 32 (04) :110-113
[2]   民族地区农业女性化与公共政策选择 [J].
赵玲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9, 10 (01) :140-143
[3]   农业女性化与性别歧视 [J].
杨小燕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 20 (08) :52-55
[4]   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分析 [J].
王黎芳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4) :129-132
[5]   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 [J].
金一虹 .
社会学研究, 1998, (05) :108-116
[6]   农业女性化趋势与农村女性人力资本关系的实证研究 [J].
程绍珍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3) :83-88
[7]   当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业女性化趋势 [J].
高小贤 .
社会学研究, 1994, (02) :83-90
[8]  
农民家庭内部分工及其专业化演进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影响研究[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陈会广, 2010
[9]  
云南三村[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费孝通, 2006
[10]  
解放前的地主与农民[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陈翰笙 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