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查理由及其证明标准比较研究

被引:18
作者
刘金友
郭华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
关键词
搜查; 司法令状; 搜查理由; 证明标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8 [刑事侦查学(犯罪对策学、犯罪侦查学)]; D915.3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4 ; 030609 ; 0838 ;
摘要
搜查作为对权利人“基本权利之侵犯”行为 ,国外及我国台湾等地区的法律在确定司法令状予以节制门槛后 ,仍难以避免搜查权力过度张扬而克扣、缩减个人正当权利 ,于是确立了搜查理由作为第二门槛 ,对此的证明标准因犯罪严重程度、搜查对象保护程度、搜查时间不同、被搜查权利人阻碍等差异设置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正时应借鉴其有益经验 ,在确立司法令状 (司法审查 )的框架内 ,针对搜查的不同情况 ,规定相应的搜查理由及其证明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9 / 2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黄道秀译, 2003
[2]  
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谢佑平主编, 2002
[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杨宇冠著, 2002
[4]  
澳门刑事诉讼制度论[M].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周士敏著, 2001
[5]  
日本《刑事诉讼法》第102条 .
[6]  
美国刑事诉讼中的辩护[M]. 法律出版社 , 江礼华,杨诚主编, 2001
[7]  
刑事诉讼法[M]. 法律出版社 , (德)克劳思·罗科信(ClausRoxin)著, 2003
[8]  
BURGER[P]. KLIMOVITSKY MIKHAIL LEONIDOVICH.WO2021182999A1,2021-09-16
[9]  
澳门《刑事诉讼法》第159条第2款 .
[10]  
BurdensofProof:DegreesofBelief,QuantaofEvidence,OrConstitutionalGuarantee. McCauliff. Vand,L,Rev .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