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隧洞岩爆孕育规律与机制:时滞型岩爆

被引:130
作者
陈炳瑞 [1 ]
冯夏庭 [1 ]
明华军 [1 ]
周辉 [1 ]
曾雄辉 [2 ]
丰光亮 [1 ]
肖亚勋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埋隧洞; 时滞型岩爆; 微震; 破坏机制; 能量指数; 锦屏II级水电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45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锦屏II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现场岩爆发生机制,提出时滞型岩爆概念,并对时滞型岩爆进行系统研究,发现:(1)时滞型岩爆一般发生在隧洞掌子面开挖应力调整扰动范围之外,是岩爆区开挖应力调整与外界扰动联合作用的结果。80%的时滞型岩爆时间上滞后该区开挖时间6~30 d,空间上在距离掌子面80 m的范围内。(2)时滞型岩爆区,一般节理、裂隙、夹层等原生结构面比较丰富,结构面类型以与洞轴线成小夹角的隐性结构面为主。(3)时滞型岩爆区开挖时,应力调整剧烈,围岩的破裂活动较频繁,微震事件时间上持续增加,空间上位置集中;视体积持续增加,有突增趋势;能量指数持续高位,有下降趋势;岩爆发生前夕,微震事件较少,存在一个明显的"平静期",且岩爆发生时视体积和能量指数变化不明显。(4)时滞型岩爆区开挖卸荷后,初期微震事件以拉伸、剪切及拉剪混合型破坏为主;接着,以沿破坏面扩展的拉伸破坏为主;随后,有一个明显的"平静期";最后岩爆发生时,以剪切破坏为主导。根据时滞型岩爆的特征、演化规律与机制,建议时滞型岩爆应采取"减少扰动,先喷,再锚,紧挂网,紧复喷"的联防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561 / 5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深埋隧洞TBM施工过程围岩损伤演化声发射试验
    陈炳瑞
    冯夏庭
    肖亚勋
    明华军
    张春生
    侯靖
    褚卫江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 (08) : 1562 - 1569
  • [2] 秦岭隧道岩爆的研究
    谷明成
    何发亮
    陈成宗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09) : 1324 - 1329
  • [3] 二郎山公路隧道岩爆发生规律与岩爆预测研究
    徐林生
    王兰生
    [J]. 岩土工程学报, 1999, (05) : 569 - 572
  • [4] 高地应力区的岩爆及其判别
    陶振宇
    [J]. 人民长江, 1987, (05) : 25 - 32
  • [5] Violent failure of a remnant in a deep South African gold mine[J] . R.J Durrheim,A Haile,M.K.C Roberts,J.K Schweitzer,S.M Spottiswoode,J.W Klokow.Tectonophysics . 1998 (1)
  • [6] ACOUSTIC-EMISSION THEORY FOR MOMENT TENSOR ANALYSIS
    OHTSU, M
    [J]. RESEARCH IN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1995, 6 (03) : 169 - 184
  • [7] Engineering classification of rock masses for the design of tunnel support[J] . N. Barton,R. Lien,J. Lunde.Rock Mechanics Felsmechanik Mécanique des Roches . 197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