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退耕还林还草决策分析——以通辽地区为例

被引:9
作者
张永民
赵士洞
周成虎
Peter H.Verburg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Wageningen University
[3] POBox
[4] AA Wageningen
[5] The Netherlands 北京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 退耕还林还草; 通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2 [林业];
学科分类号
120302 ;
摘要
通过综合考虑影响退耕还林还草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论文以通辽地区为例,介绍了利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确定退耕还林还草区域的方法和过程。根据对2010年模型模拟结果和2000年通辽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2000~2010年该地区进行退耕还林还草的合适区域应该主要位于研究地区的中部、南部,以及北中部。研究地区中部属于科尔沁沙地的腹地,土地沙漠化最为严重,同时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分布较密,退耕还林还草是政府用于减缓风沙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危害程度的重要生态措施;而南部和北中部属于丘陵和山区,由于过度开垦,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重点区域。此外,与退耕还林区相比,退耕还草区距城镇、农村居民点以及道路相对较远,具有可达性较差、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特点。论文得出的结果可为今后通辽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文提出的确定退耕还林还草区域的方法对其它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61 / 47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内蒙古耕地重心移动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J].
包玉海 ;
乌兰图雅 ;
香宝 ;
赵晓丽 .
地理科学进展, 1998, (04) :49-56
[2]  
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姜凤岐等著, 2002
[3]   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概念、成因与防治 [J].
朱震达 .
第四纪研究, 1998, (02) :145-155
[4]  
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社会经济影响案例研究[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徐晋涛,秦萍主编, 2004
[5]  
Modeling the Spatial Dynamics of Regional Land Use: The CLUE-S Model[J] . PETER H. VERBURG,WELMOED SOEPBOER,A. VELDKAMP,RAMIL LIMPIADA,VICTORIA ESPALDON,SHARIFAH S.A. MASTURA. &nbsp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2002 (3)
[6]  
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刘纪远主编, 1996
[7]   近50年来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时空变化 [J].
王涛 ;
吴薇 ;
薛娴 ;
孙庆伟 ;
张为民 ;
韩致文 .
地理学报, 2004, (02) :203-212
[8]   中国北方沙漠化的若干问题 [J].
王涛 ;
朱震达 .
第四纪研究, 2001, (01) :56-65
[9]  
科尔沁沙地风沙环境与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刘新民等主编, 1996
[10]   全球变化与荒漠化 [J].
朱震达 .
地学前缘, 1997, (Z1) :21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