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研究

被引:4
作者
高璇
机构
[1]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协同创新; 主体协同行为;
D O I
10.14017/j.cnki.2095-5766.2016.0091
中图分类号
F276.44 [高新技术企业];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构建是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失等难题的关键环节。通过利益博弈模型分析表明,认为无论是系统内企业之间,还是政府与企业间,亦或是科研院所与企业间都是一种非零和博弈关系,即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共赢的结果。因此,需要通过改善企业与企业间行为、政府与企业间行为以及科研院所与企业间行为,来实现系统主体间的协同利益最大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政府研发补贴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J].
巫强 ;
刘蓓 .
产业经济研究, 2014, (06) :41-49
[2]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创新补贴的绩效研究 [J].
陆国庆 ;
王舟 ;
张春宇 .
经济研究, 2014, 49 (07) :44-55
[3]   基于演化博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策略研究 [J].
李煜华 ;
武晓锋 ;
胡瑶瑛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 (02) :70-73
[4]  
Shareholders ad Corprate Elections[J] . S. P. Chakravarty,J. A. Goddard,L. Hodgkinson. &nbsp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 2004 (2)
[5]   基于博弈论的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主体间协同关系分析 [J].
徐建中 ;
赵伟峰 ;
王莉静 .
中国软科学, 2014, (07) :161-171
[6]   模块化分工、协同与技术创新——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 [J].
曹虹剑 ;
张建英 ;
刘丹 .
中国软科学, 2015, (07) :100-110
[7]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基于省际空间计量模型的经验分析 [J].
李少林 .
财经问题研究, 2015, (02) :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