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型草本纤维生物提取工艺的污染机理研究

被引:12
作者
刘正初
张运雄
冯湘沅
段盛文
郑科
胡镇修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关键词
草本纤维; 生物提取; 污染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352 [纤维素化学加工工业];
学科分类号
082903 ;
摘要
【目的】研究草本纤维生物提取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规律,为草本纤维生物提取废水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在草本纤维原料生物脱胶、生物制浆过程中,分别采用高锰酸钾法、重量法、膜分离技术、DNS和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了各类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草料发酵阶段微生物可消耗占草料总量10%左右的非纤维素物质;发酵以后通过水洗可除去占草料总量15%以上的非纤维素物质,其中分子量大于10kD的颗粒状物质占90%,分子量小于10kD的水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仅占10%。由此可以肯定,生物提取工艺不仅从源头上大幅度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且因为该工艺中废水的水质单一、废水中污染物多呈颗粒状,可以通过物理分离方法除去,污染处理负荷大幅度减轻。【结论】草本纤维生物提取工艺,可以减少30%~60%有机污染物排放量,其污染物90%来自原料中的大分子颗粒或块状有机物脱落物。
引用
收藏
页码:546 / 5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苎麻酶法脱胶的研究 [J].
刘唤明 ;
梁运祥 ;
彭定祥 .
中国麻业, 2006, (02) :87-90
[2]   CXJZ95-198菌株在不同碳源中产β-甘露聚糖酶的规律研究 [J].
李宝坤 ;
刘正初 ;
冯湘沅 ;
段盛文 ;
胡镇修 ;
彭源德 ;
郑科 .
中国麻业, 2005, (01) :38-41
[3]   麻类生物脱胶与生物制浆酶系 [J].
张运雄 ;
王朝云 .
中国麻业, 2002, (02) :14-17
[4]   麻类作物的微生物脱胶(综述) [J].
孙庆祥 .
中国麻作, 1981, (01) :38-41+26
[5]  
一种草本纤维工厂化脱胶或制浆用高效菌剂制备方法[P]. 刘正初;彭源德;冯湘沅;邓硕苹;段盛文;郑科.中国专利:CN1450209A,2003-10-22
[6]  
苎麻生物脱胶工艺技术与设备[P]. 刘正初;彭德源;孙庆祥;冯湘沅;吕江南.中国专利:CN1036537C,1996-09-04
[7]  
中国麻类作物栽培学[M]. 农业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编, 1993
[8]  
麻作的理论与技术[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宗道 编著, 1980
[9]  
Cloning and nucleotide sequence of β-mannanase and cellulase genes from Bacillus sp. 5H[J] . C. Khanongnuch,T. Ooi,S. Kinoshita.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19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