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各向异性油藏孔隙度和渗透率计算方法

被引:11
作者
张吉昌 [1 ]
刘月田 [2 ]
丁燕飞 [3 ]
郭小哲 [2 ]
张华昌 [4 ]
程时清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3] 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
[4]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有效裂缝; 静态描述; 流体流动; 建模; 定量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11 [油气层物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裂缝性油藏介质由基质和有效裂缝组成。利用岩心分析、测井、地震、薄片分析等静态描述手段测试并计算了基质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得到裂缝的宽度、密度和方位等参数。以油藏流体流动模型为基础,利用生产、试井、试采或试油数据求出油藏总渗透率,再结合裂缝参数确定裂缝系统的各向异性渗透率。采用随机裂缝模型,由裂缝渗透率和裂缝宽度计算得到裂缝孔隙度。该方法给出了裂缝和基质系统的渗透率与孔隙度间的定量关系,确定的参数分布合理而完善;考虑了油田各种基础资料数据采集的成本和可行性,具有经济、高效、实用的特点。该方法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辽河油田小22块火山岩裂缝性油藏预测模型难以建立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双孔双渗模型的建立方法 [J].
孙业恒 ;
时付更 ;
王成峰 ;
杨耀忠 ;
徐卿莲 ;
魏小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4) :79-82
[2]   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渗流和产能分析 [J].
刘月田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40-44+47
[3]   各向异性圆形地层渗流的解析解 [J].
刘月田 ;
葛家理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40-43+8
[4]   用三维地震资料预测裂缝 [J].
尹志军 ;
黄述旺 ;
陈崇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1) :3-5
[5]   利用动态资料研究巴喀油田裂缝分布 [J].
张永贵 ;
陈明强 ;
吴莹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5) :84-87+7+14
[6]   各向异性天然裂缝油藏裂缝方位的确定 [J].
聂立新 ;
黄炳家 ;
王才经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6) :39-41+117-118
[7]   储层构造裂缝的分形分析 [J].
张吉昌 ;
田国清 ;
刘建中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4) :65-67+87
[8]   裂缝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 [J].
穆龙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6) :78-82+104
[9]  
郭仲衡著.张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