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碳库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

被引:23
作者
韩冰
王效科
欧阳志云
曹志强
邹德乙
孙宏德
朱平
周宝库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2] 沈阳农业大学
[3] 吉林省农科院土肥所
[4] 黑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 北京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 
[5] 北京 
[6] 辽宁沈阳 
[7] 吉林公主岭 
[8] 黑龙江哈尔滨 
关键词
中国东北地区; 生物地球化学模型; 农田土壤; 碳库;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04.04.004
中图分类号
S153.6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中国东北地区为对象,采用针对农业土壤碳库和痕量气体排放估算建立的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在建立有关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农业土壤和农业生产的分县数据库基础上,估算了中国东北地区农田土壤碳库储量,为1.27(0.92-1.62)GtC(1015g),平均为C63.57thm-2,是全国C平均值45.38thm-2的1.4倍,并发现东北地区农田土壤碳量有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东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经过一年的耕种后,农田土壤碳总的变化量为-22.97(-35.57—-10.37)TgC,变化率为-1.809%,C平均为-1.36thm-2,是全国C平均变化量-0.731thm-2的1.86倍,也有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北部减少幅度较大,西南部相对变化不大或有所增加。通过DNDC模型模拟研究发现我国东北地区经过耕种土壤碳损失量为0时,初始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8.3gkg-1。这点是土壤碳经过耕种后增加或减少的临界点。并通过情景分析,提出了增加东北地区农田土壤碳储量的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401 / 40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