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菌在内蒙古和甘肃的交配型分布及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被引:30
作者
王英华
国立耘
梁德霖
朱小琼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内蒙古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北京,呼和浩特,北京
关键词
晚疫病菌; 交配型; 甲霜灵; 烯酰吗啉; 腈嘧菌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32 [马铃薯(土豆)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1997— 2 0 0 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采集马铃薯晚疫病菌并进行了交配型和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为 :采自内蒙古的 14 3株菌中有 14 0株是典型A1交配型、3株是可自育的A1交配型 ;采自甘肃的 4 1株菌中有 4 0株是典型A1交配型、1株为可自育的A1交配型 ;二省都未发现A2交配型。表明内蒙古和甘肃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以A1交配型占绝对优势。对甲霜灵 (metalaxyl)的敏感性测定显示 :内蒙古菌株中有 5 0 .8%表现高度抗性、4 2 .5 %表现中度抗性、只有 6 .7%表现敏感 ,说明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普遍对甲霜灵具有了抗性 ;甘肃的菌株中 ,2 6 8%表现高度抗性、2 9.3%表现中度抗性、4 3.9%表现敏感 ;同时发现甲霜灵可刺激某些抗性菌株的生长。试验还测定了 35株菌对烯酰吗啉 (dimethomorph)和腈嘧菌脂 (azoxystrobin)的敏感性 :其中对烯酰吗啉表现敏感的占 94 %、中度敏感的占 6 % ;对腈嘧菌脂敏感的占 71.4 % ,中度敏感的占 2 8.6 % ;未发现对二种药剂高抗或不敏感菌株 ,且烯酰吗啉和腈嘧菌脂与甲霜灵均无交互抗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抗药性及生理小种分布的研究(英文) [J].
K.Y.RYU ;
罗文富 ;
杨艳丽 ;
国立耘 ;
郭华春 ;
王毅 ;
陈海如 .
植物病理学报, 2003, (02) :126-131
[2]   同宗配合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曾在中国被发现附视频 [J].
黄河 .
植物病理学报, 2002, (04) :347-350
[3]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英文) [J].
国立耘 ;
杨艳丽 ;
罗文富 .
植物病理学报, 2002, (01) :49-54
[4]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的进一步研究(英文) [J].
张志铭 ;
朱杰华 ;
宋伯符 ;
李玉琴 ;
田世民 ;
姜虎山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2) :32-37
[5]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瑞毒霉抗性的测定 [J].
李炜 ;
张志铭 ;
樊慕贞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2) :63-65
[6]   中国发生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thorainfestans)A2交配型 [J].
张志铭,李玉琴,田世民,朱杰华,王军,宋伯符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4) :65+62-65
[7]  
进口农药应用手册[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王险峰主编, 2000
[8]  
Metalaxyl-resistant strain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 in ireland[J] . L. J. Dowley,E. O’sullivan.Potato Research . 198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