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理论阐释与实践观照(笔谈)

被引:5
作者
段伟文 [1 ]
吴冠军 [2 ]
张爱军 [3 ]
高山冰 [4 ]
韩东屏 [5 ]
孙伟平 [6 ]
程广云 [7 ]
杨通进 [8 ]
何云峰 [9 ]
刘方喜 [10 ]
蓝江 [11 ]
吴静 [12 ]
郑曦 [13 ]
秦子忠 [14 ]
崔中良 [15 ,16 ]
赵涛 [17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2]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3]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4]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5]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
[6] 上海大学哲学系
[7]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8]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9] 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1] 南京大学哲学系
[12]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3]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14]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6]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17] 《江海学刊》杂志社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人; 社交机器人; 机器伦理; 数字劳动; 算法; 社会正义;
D O I
10.13878/j.cnki.yjxk.20210809.001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生物技术等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联合积聚力量,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也使之成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学术领域的热点,研究成果丰硕。新一代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人类创造了更加智能的生产活动、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但是,在政府治理、法律、安全、道德伦理等方面,人工智能也提出新问题甚至挑战,也是新的学术议题和学术增长点。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长于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学、控制论、信息论等方面的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相对缺少。2021年7月,本刊编辑部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围绕"人工智能:理论阐释与实践观照"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编辑部根据专家发言整理并形成笔谈,从不同角度展现人工智能对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生活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为推动学术界对人工智能课题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作出应有的努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72
页数:5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人工智能与国际安全治理路径探讨 [J].
傅莹 .
人民论坛, 2020, (36) :6-7
[2]  
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前瞻[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北京大学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 2019
[3]   The global landscape of AI ethics guidelines [J].
Anna Jobin ;
Marcello Ienca ;
Effy Vayena .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2019, 1 :389-399
[4]  
SEX ROBOT Matters Slavery, the Prostituted, and the Rights of Machines [J] . Richardson,Kathleen.&nbsp&nbspIEE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Magazine . 2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