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旱地不同种植方式物质循环与调控

被引:10
作者
何园球
吴大付
李成亮
王兴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南京,南京,南京
关键词
红壤旱地; 不同种植方式; 物质循环; 调控技术;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4.0325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长期定位资料研究了红壤旱地不同种植方式下水分、养分循环和平衡以及能量流动特点 .研究表明 ,红壤地区 3~ 6月降雨量占全年的 6 0 % ,导致季节性干旱经常发生 ,水土流失严重 ;红壤旱地N、P、K配比不合理 ,肥料施用量大 ,化肥投入过多 ,不同种植方式间存在差异 ,使投产比降低 .优化的种植方式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 ,减缓了干旱发生频率和干旱程度 ;提高了养分再循环率 ,使N、P、K的配比较为合理 .合理开发利用红壤的措施之一 ,是建立种养结合的复合农业生态模式 ,并采用节水灌溉、增加覆盖、农林间套作 ,提高有机肥比重、进行平衡和合理施肥 ;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 ,调整投能结构 ,减少外部输入能 ,完善种养协调机制和食物链多级利用技术 .
引用
收藏
页码:1547 / 1551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