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久而增气”探思

被引:9
作者
闫晓宇
孟庆云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关键词
《内经》; 时效; 反作用; 中药; 神经内分泌;
D O I
10.13288/j.11-2166/r.2001.01.039
中图分类号
R221 [内经];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正> 《内经》提出,饮食药物有一个从“久而增气”到“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的转化过程,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指出长久服用固定药食,会对相应机体脏器产生“增气”的良性效应。然而,“增气”效应持续存在,反而对机体产生反向效应,即治疗效果到一定阶段,正向疗效出现后,随着服药时间延长,机体出现与治疗相反的反向疗效,甚至导致机体非药毒性损害。《内经》把这种中药“时效反作用生理效应”称之为“夭”(折返)效应。研究这一效应产生的机理、途径以及解决方法将推进中医治疗学中辨证的“用药疗程”规范化等理论和实际问题。现代对中医药的研究侧重于量效关系研究,对于剂量固定的特定药物,蓄积效应的时效关系,长期服用而产生的时效相关的研究甚少。“久而增气”理论告诉我们,中药服用周期与疗效之间有一种“时效反作用”生理特征。如何改变或打破这种负效应,改变服药周期,确定一种疗效最佳的服药疗程,从而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59
页数: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