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创新

被引:10
作者
王景新 [1 ]
郭海霞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
[2] 不详
关键词
公共产品; 村落供给; 机制演变; 创新;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8.08.008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依靠群体力量和集体行动保障乡村基本公共需求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宗族共有、村社公有、亲族伙有共耕、邻里互助等原始氏族公社、农村公社的集体生产、生活及公共品供给方式,在当代中国乡村治理和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之中仍可觅其踪迹。人民公社时期"民办公助"模式、自农村改革至废止农业税期间的"三提五统"和"两工"模式,本质上都是将农民集体作为乡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后农业税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模式强调政府财政投入。新时代村落公共产品供给,应着力构建公共财政兜底、村组集体保障、基层经济社会组织参与的多元公共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村域集体经济[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王景新, 2013
  • [2]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著, 1965
  •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 著, 1972
  • [4] 人类远古的活迹[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官杉著, 1996
  • [5]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M].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徐小青主编, 2002
  • [6] 村域发展管理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陈凤荣, 2011
  • [7] 中央财政6年4万亿投入“三农”[N]. 李存才. &nbsp中国财经报. 2012 (001)
  • [8] 诸葛[M]. 浙江大学出版社 , 王景新,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