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科学问题的探讨

被引:20
作者
段金廒 [1 ]
吴勉华 [2 ]
范欣生 [1 ]
张艳军 [3 ]
刘成海 [4 ]
唐于平 [1 ]
尚尔鑫 [1 ]
王中越 [1 ]
机构
[1]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3] 天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
关键词
中医; 方药; 量效关系; 研究模式; 基本特征; 双相二时段;
D O I
10.14148/j.issn.1672-0482.2010.01.018
中图分类号
R289 [方剂学];
学科分类号
100504 ;
摘要
中医方药存在着与功效相关的量的规定性。在不同的组方配伍中,各个药物有不同的用量范围,共同发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与证候相关是中医方药别于化学药的特征表现,也是形成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的基础条件。方药临床疗效是方药效应成分群与机体相互作用表现出的整合效应。经典方剂存在量效关系,具有双相二时段基本特征(双相是指证候转归取效和疾病指证取效的双相性特征;二时段是指用药过程中表现出的与双相性效应相对应的两阶段时效性特征)和病证-结构-剂量-物质-功效五要素关联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药量效关系特征问题的探讨 [J].
范欣生 ;
段金廒 ;
王中越 ;
姚映芷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 (03) :270-274
[2]   当归-川芎挥发性成分与其抗子宫痉挛活性相关性分析 [J].
宿树兰 ;
华永庆 ;
段金廒 ;
王言才 ;
鲍邢杰 ;
唐于平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9, 15 (02) :64-67
[3]   层次聚类法对周仲瑛哮喘病案方药量效关系的研究 [J].
李文林 ;
郭立中 ;
吴勉华 ;
程茜 ;
尚尔鑫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5 (01) :17-20
[4]   《金匮要略》方药用量与功效变化的探讨 [J].
尚尔鑫 ;
范欣生 ;
段金廒 ;
唐于平 ;
陶静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5 (01) :13-16
[5]   药对量效关系研究的认识与思考 [J].
唐于平 ;
段金廒 ;
郭盛 ;
宿树兰 ;
钱大玮 ;
郭建明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5 (01) :21-23+26
[6]   方剂研究中数据挖掘方法的适用性探讨 [J].
范欣生 ;
尚尔鑫 ;
王崇峻 ;
孙世发 ;
李文林 ;
孙江文 ;
叶亮 ;
赵凤英 ;
段金廒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06) :379-382
[7]   三七总皂苷多效应成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 [J].
李晓宇 ;
郝海平 ;
王广基 ;
孙建国 ;
梁艳 ;
谢林 ;
郑媛婷 ;
严蓓 .
中国天然药物, 2008, (05) :377-381
[8]   古今治疗痛经的四物汤类方关联规则研究 [J].
叶亮 ;
范欣生 ;
卞雅莉 ;
祁晓霞 ;
王崇骏 ;
孙江文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02) :94-96
[9]   突破中药传统用量局限,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 [J].
肖小河 ;
鄢丹 ;
金城 ;
赵艳玲 .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03) :229-232
[10]   含药血清药理作用强度与体内给药的量效、时效关系研究 [J].
刘建勋 ;
韩笑 ;
孙宇扬 .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10) :82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