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居民中暑综合气象指标分析

被引:8
作者
陈正洪 [1 ]
何玲玲 [2 ]
王祖承 [3 ]
机构
[1]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高温; 中暑; 区间平均法; 气象指标; 等级;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07.06.015
中图分类号
P429 [气象灾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武汉市1994~1998年所有中暑病例,采用区间平均法统计出日均中暑人数随气象因子的变化,分析发现,高温是引起中暑的最关键因子,湿度、云量等因子对中暑也有一定辅助作用;日均中暑人数随日最高气温升高呈指数规律升高,在31~34℃左右缓升、在35~39℃急升,非线性特征明显,并得出中暑5级判据;根据气温与其它因子的两两组合,提出了5种中暑典型天气型及综合指标,可作为中暑指数等级预报的重要补充,并可应用于长江流域广大夏热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837 / 84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北京地区中暑气象指数预报与服务
    张德山
    邓长菊
    尤焕苓
    赵娜
    [J]. 气象科技, 2005, (06) : 574 - 576
  • [2] 上海热浪与健康监测预警系统
    谈建国
    殷鹤宝
    林松柏
    L.S.Kalkstein
    黄家鑫
    邵德民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3) : 356 - 363
  • [3] 城市暑热危险度统计预报模型
    陈正洪
    王祖承
    杨宏青
    陈安珞
    刘建安
    马骏
    [J]. 气象科技, 2002, (02) : 98 - 101+104
  • [4] 南京地区中暑天气条件指数研究预报
    焦艾彩
    朱定真
    陶玫
    胡洛林
    茅志成
    [J]. 气象科学, 2001, (02) : 246 - 252
  • [5] 武汉市中暑发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统计预报模型的建立
    杨宏青
    陈正洪
    刘建安
    陈安络
    [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0, (03) : 51 - 52+62
  • [6] 气象因素与中暑发生关系的探讨
    王长来
    茅志成
    程极壮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9, (01) : 40 - 43
  • [7] 南京市重症中暑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茅志成
    恽振先
    杜学利
    程爱群
    程极壮
    [J].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8, (01) : 6 - 9
  • [8] 武汉中暑人数与体感温度、CDH的关系以及中暑发病的预报
    乔盛西
    [J]. 湖北气象, 1992, (02) : 29 - 32+40
  • [9] 炎热地区热浪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调查
    何权
    何祖安
    郑有清
    [J]. 环境与健康杂志, 1990, (05) : 206 - 211
  • [10] 气候影响评价的两种统计学方法——论广州天气对死亡率的影响
    谭冠日
    黄劲松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0, (03) : 359 -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