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时NO代谢的动态变化

被引:7
作者
吴伟康
杨仕云
刘筱蔼
机构
[1] 中山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中山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中山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广州,广东广州,南方航空公司航空卫生中心,广东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心肌; 局部缺血;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基因表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63 [病理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104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过程中一氧化氮 (NO)代谢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小鼠在体心肌缺血模型和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 ,分别观察不同程度和时间缺血对心肌NO浓度的影响 ,并进一步观察缺血对心肌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N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一定范围内 ,随着垂体后叶素 (Pit)剂量的增加和Pit加入后时间的延长 ,心肌NO代谢产物浓度逐渐下降。在体实验中 ,Pit剂量为 30U/kg及Pit注入后 30min ,心肌NO代谢产物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离体实验中 ,Pit剂量为 2 0 0U/L和Pit加入后 15min ,心肌NO代谢产物浓度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同时 ,缺血组心房肌和心室肌内NOS阳性细胞数 [分别为 (5 70± 1 30 )个 / 5个视野和 (6 19± 1 0 1)个 / 5个视野 ]和NOS活性以及NOSmRNA基因表达 (灰度测定值分别为 2 8 33± 5 5 0和 33 6 7± 6 6 7)均少于正常对照组 [NOS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13 94± 2 35 )个 / 5个视野和 (17 6 8± 2 76 )个 / 5个视野 ,灰度测定值分别为 5 2 83± 5 19和 6 0 33± 8 5 0 ](P <0 0 1)。结论 :心肌缺血引起心肌NO浓度的显著下降 ,其机制可能是缺血引起了NOSmRNA基因表达的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4+1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川芎嗪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干预 [J].
王万铁 ;
徐正祄 ;
林丽娜 ;
王卫 ;
李东 ;
王宗敏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1, (03) :39-43
[2]   垂体后叶素性心肌缺血模型再探 [J].
吴伟康 ;
侯灿 ;
罗汉川 ;
卢景雰 ;
杨正红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3, (02) :124-128
[3]   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基因表达的半定量检测及其运用 [J].
张晨晖,李倩虹,张继峰,周洪,张新波,汤健 .
生理学报, 1994, (04) :347-354
[4]   一氧化氮合酶与乙酰胆碱酯酶在大鼠心内神经节细胞共存的组化研究 [J].
冯登殿 ;
王健本 ;
李光千 ;
范玉华 ;
赵小明 .
解剖学杂志, 1996, (03) :217-221
[5]   犬急性心肌缺血时循环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其相关酶的基因表达 [J].
雷燕 ;
钟蓓 ;
史大卓 ;
陈可冀 .
中国循环杂志, 1997, (05) :39-41
[6]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血浆一氧化氮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J].
赵明中,陈运贞 .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1998, (03) :245-247
[7]  
Control of coronary vascular tone by nitric oxide. Kelm M,Schraser J. Circulation Research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