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关系研究——以沈阳经济区为例

被引:52
作者
卫思夷 [1 ]
居祥 [1 ]
荀文会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沈阳市国土资源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国土开发强度;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时空耦合; 沈阳经济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1204 ;
摘要
研究目的:揭示国土开发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互动演化的规律,分析沈阳经济区8个城市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方法: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评判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协调发展及交互耦合的程度。研究结果:(1)2010年以来沈阳经济区各城市国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资源承载力呈现降低的趋势,但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支撑力呈现增加态势;(2)各市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较高,达到良性共振,并且协调度呈总体上升趋势,耦合关系日趋紧密。研究结论: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立和制约关系,应因势利导,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东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格局演变的空间分异机制 [J].
刘艳军 ;
于会胜 ;
刘德刚 ;
祝丽媛 .
地理学报, 2018, 73 (05) :818-831
[2]   江苏省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的空间特征及协调分析 [J].
杨清可 ;
段学军 ;
李平星 ;
王磊 .
地理科学, 2017, 37 (11) :1696-1704
[3]   中国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时空特征分析 [J].
谭术魁 ;
刘琦 ;
李雅楠 .
中国土地科学, 2017, 31 (11) :40-46
[4]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价——以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 [J].
付云鹏 ;
马树才 .
城市问题, 2016, (02) :36-40
[5]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效率分析与低碳优化 [J].
张苗 ;
甘臣林 ;
陈银蓉 ;
陈璐 .
资源科学, 2016, 38 (02) :265-275
[6]  
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J]. 郭轲,王立群.应用生态学报. 2015(12)
[7]   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及障碍因素诊断 [J].
孙茜 ;
张捍卫 ;
张小虎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5, (07) :33-38
[8]   毗邻效应、区域公共品供给与城市群污染治理——基于沈阳经济区资源环境状况的思考 [J].
张华新 ;
刘海莺 .
西部论坛, 2015, 25 (03) :75-81
[9]   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扩展与实证 [J].
孙慧 ;
刘媛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1) :126-135
[10]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J].
赵亚莉 ;
刘友兆 ;
龙开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7)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