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杂交粳稻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被引:41
作者
杨振玉
机构
[1] 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辽宁沈阳
关键词
杂交粳稻; 籼粳架桥; 超高产育种; 籼粳杂种优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 [按米的粘性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回顾了“籼粳架桥”育成粳型恢复系C57以来我国北方杂交粳稻的发展历程。通过总结经验,进一步认识到“籼粳架桥”对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指导意义,以及广亲和基因单一位点的局限性难以解决籼粳杂种复杂的生理障碍问题。提出了籼粳亚种有利基因集团的构建与配组,偏高秆偏长穗抗倒株型改良以及高产性与抗逆性、适应性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思路等问题。文章还叙述了通过“籼粳架桥”育成高配合力的粳型恢复系C418及其配制的系列新组合的推广。北方杂交粳稻进入再发展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840 / 84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水稻亲本遗传分化程度与籼粳杂种优势的关系 [J].
李任华 ;
徐才国 ;
何予卿 ;
袁隆平 ;
王象坤 .
作物学报, 1998, (05) :564-576
[2]   粳型特异亲和恢复系C418的选育及其特性 [J].
杨振玉 ;
张宗旭 ;
魏耀林 ;
赵迎春 ;
高勇 .
杂交水稻, 1998, (03) :33-34
[3]   亚洲栽培稻的亚种及亚种间杂交稻的认定与分类 [J].
王象坤 ;
李任华 ;
孙传清 ;
李自超 ;
才宏伟 ;
孙新立 .
科学通报, 1997, (24) :2596-2603
[4]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 [J].
杨守仁,张龙步,陈温福,徐正进,王进民 .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02) :115-120
[5]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Ⅱ.F1花粉不育性的基因模式 [J].
张桂权 ;
卢永根 .
遗传学报, 1993, (03) :222-228
[6]   籼粳亚种F1的分类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J].
杨振玉 ;
刘万友 .
中国水稻科学, 1991, (04) :151-156
[7]   不同类型籼粳亚种间杂种F1可利用和非可利用杂种优势的评价和利用 [J].
杨振玉 ;
张忠旭 ;
华泽田 ;
张铁龙 ;
顾义明 .
中国水稻科学, 1990, (02) :49-55
[8]   水稻广亲和系的选育 [J].
罗孝和 ;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1989, (02) :35-38
[9]   对光照长度敏感的隐性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J].
石明松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5, (02) :44-48
[10]   水稻粳型恢复系 C57的选育 [J].
杨振玉 ;
陈秋柏 ;
陈荣芳 ;
苏正基 ;
贾宝清 ;
佟景兴 ;
王健群 .
作物学报, 1981, (03) :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