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7 条
秦岭山阳-柞水地区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组成
被引:26
作者:
吴发富
[1
,2
]
王宗起
[1
]
闫臻
[3
]
陈雷
[1
]
夏长玲
[4
]
郭延辉
[4
]
彭远民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4]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总队
来源: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燕山期;
山阳-柞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P588.12 [侵入岩、深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秦岭山阳-柞水地区广泛出露燕山期中酸性花岗(斑)岩体,并有大量与其相关的斑岩-矽卡岩型Cu-Mo-Fe、Cu-AuFe矿化。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与矿化密切相关的斑岩体形成于144.6~141.5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斑)岩体SiO2含量为55.73%67.80%,K2O含量为2.52%6.40%,Na2O含量为1.94%5.19%,Al2O3含量为14.61%16.10%,FeOT含量为2.1%9.0%,MgO含量为1.32%5.52%,主体显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特征。A/CNK<1.1,P2O5与SiO2负相关,Mg#平均为49,含有角闪石、黑云母、榍石、磁铁矿等矿物,属I型花岗岩类;稀土元素分异明显,无明显Eu异常;富集K、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Ti、P和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属后碰撞型花岗岩。岩体的锆石εHf(t)为-4.5+1.78,平均为-0.87,表明其岩浆源区为地壳物质的熔融岩浆与幔源岩浆的混合,且以地壳熔融成份为主;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为1479~1084Ma,表明其壳源源区物质可能形成于中晚元古代(1.4~1.0Ga)。
引用
收藏
页码:451 / 471
页数:2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