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区旅游生态承载力研究

被引:19
作者
方广玲 [1 ,2 ]
香宝 [1 ,2 ]
迟文峰 [3 ]
何连生 [1 ,2 ]
王宝良 [1 ,2 ]
王玥 [1 ,2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 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生态承载力; 影响因素; 西南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1204 ;
摘要
生态脆弱区旅游生态承载力评估,能够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构建区域旅游生态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将GIS技术与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相结合,进行西南山区旅游生态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旅游生态承载能力总体较好,属于中等承载力的区域分布最为广泛,面积比例达35.8%;低承载力主要分布在四川平原和盆地丘陵区,另外在云南和贵州低山丘陵区零星分布,高和较高承载力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和广西西北部山地两大片区;研究区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和旅游活动压力具有空间差异特征,水域面积比例、植被覆盖指数、生物丰度指数、人均旅游生态足迹、游客污染物排放量、人均生态用地面积和水环境污染指数等是影响旅游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潮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关键因子识别及分区 [J].
耿润哲 ;
王晓燕 ;
庞树江 ;
殷培红 .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 (04) :1258-1267
[2]   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若干思考 [J].
葛全胜 ;
席建超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7) :793-799
[3]   典型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以唐山市为例 [J].
金悦 ;
陆兆华 ;
檀菲菲 ;
张萌 ;
张红玉 .
生态学报, 2015, 35 (14) :4852-4859
[4]   北京市耕地功能空间差异及其演变 [J].
杨雪 ;
谈明洪 .
地理研究, 2014, 33 (06) :1106-1118
[5]   青海南部高原藏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J].
蒋贵彦 ;
卓玛措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8 (04) :202-208
[6]   城市山岳型旅游地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分析——以岳麓山风景区为例 [J].
熊鹰 ;
杨雪白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S1) (S1) :301-304
[7]   西南山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J].
李浩淼 .
农业经济, 2013, (09) :89-91
[8]   生态旅游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J].
熊鹰 .
经济地理, 2013, 33 (05) :174-181
[9]   基于PSR模型的旅游地生态持续性空间差异评价——以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例 [J].
蒋依依 ;
张敏 .
资源科学, 2013, 35 (02) :332-340
[10]   西南山区泥石流防治工程效益浅析 [J].
陈宁生 ;
周海波 ;
卢阳 ;
杨玲 ;
吕立群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0 (01) :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