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

被引:22
作者
杨娟 [1 ]
李静 [2 ]
宋永昌 [1 ]
蔡永立 [1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上海市重点试验室
[2]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国林学院
关键词
受损常绿阔叶林; 退化程度评价; 指标体系; 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对受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在浙江天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以地带性顶级群落———栲树林为参照,选取不同退化程度的次生类型:木荷林、马尾松+木荷林、马尾松林、灌丛以及裸地,从轻到重分别代表5种不同退化程度。根据对这5种退化阶段群落的观测结果,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生境3方面选取了43项指标,再运用主成分分析、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等数学分析方法经过两轮筛选,得到了一个包含13项指标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单排序的结果,进行层次总排序,在得到各级指标的权重基础上,构建了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退化综合评价模型,并就模型分析结果,用生态退化指数将常绿阔叶林的退化程度分为5级:Ⅴ级———极端退化(>0.75),Ⅳ级———重度退化(0.59~0.75),Ⅲ级———中度退化(0.52~0.59)、Ⅱ级———轻度退化(0.18~0.52)和Ⅰ级———正常(<0.18)。再利用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有关退化植被的研究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模型所给出的退化评价标准较为符合,表明了本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适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749 / 37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中有效微量元素状况研究 [J].
李德军 ;
莫江明 ;
方运霆 ;
薛璟花 .
广西植物, 2004, (06) :529-534
[2]   鼎湖山主要森林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其对N沉降的响应 [J].
莫江明 ;
薛璟花 ;
方运霆 .
生态学报, 2004, (07) :1413-1420
[3]   受损生态系统类型及影响其退化的关键因素 [J].
陈小勇 ;
宋永昌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01) :78-83
[4]   鼎湖山马尾松林群落生物量生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J].
莫江明 ;
彭少麟 ;
Sandra Brown ;
孔国辉 ;
方运霆 .
生态学报, 2004, (02) :193-200
[5]   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生态恢复的基础与前提 [J].
杜晓军 ;
高贤明 ;
马克平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5) :700-708
[6]   鼎湖山三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碳释放研究 [J].
易志刚 ;
蚁伟民 ;
周国逸 ;
周丽霞 ;
张德强 ;
丁明懋 .
生态学报, 2003, (08) :1673-1678
[7]   辽西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定量确定 [J].
杜晓军 ;
姜凤岐 ;
沈慧 ;
林鹤鸣 ;
郭浩王世忠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1, (01) :156-158
[8]   中国生态退化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分布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陈利顶 ;
郭旭东 .
生态学报, 2000, (01) :14-20
[9]   退化生态系统的诊断特征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J].
章家恩 ;
徐琪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 (02) :215-220
[10]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凋落物数量及分解动态 [J].
张庆费 ;
宋永昌 ;
吴化前 ;
由文辉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9, (03) :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