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以吉林油田扶新隆起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17
作者
陶士振
邹才能
袁选俊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藏期次; 成藏机理; 油气勘探; 扶新隆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宿主矿物、成岩序列及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与烃类流体包裹体共生的盐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等参数和荧光特征,结合古地温梯度和沉积埋藏史确定了油气充注的深度和对应的地质时代。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吉林油田扶新隆起和长岭凹陷是在青一段生烃高峰后和扶余油层主成藏期后才发生明显的“隆—凹”分异,即油气充注和成藏发生于扶新隆起大规模隆升之前。扶新隆起扶余油层存在两期成藏,分别发生于嫩江期末(成熟阶段早期充注的石油)和明水期末(成油高峰期充注的石油)。包裹体分析结果揭示了油藏具有上生下储、本地供源、垂向运移的特征,澄清了以往油源主要由长岭凹陷侧向运移而来的地质认识。进一步指出,围绕泉四段—青一段油源断裂发育区,“烃源岩/超压+断层+砂体”控制的“甜点”带是今后增储上产的重点勘探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1+1 +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 [J].
邹才能 ;
贾承造 ;
赵文智 ;
陶士振 ;
谷志东 ;
侯启军 ;
赵占银 ;
宋立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1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