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与中药现代研究

被引:10
作者
刘昌孝
机构
[1] 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津药物研究院新药评价研究中心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药; 现代研究; 有效性; 安全性; 质量可控性; 方剂配伍; 资源;
D O I
10.15991/j.cnki.41-1361/r.2006.04.001
中图分类号
R28 [中药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学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理和生化状态。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学”而来的大量信息。代谢组学已经用于评价实验动物模型与评价外源物产生的一系列代谢过程和作用机制、靶器官的效应、组织损伤。代谢组学是新药研究开发的必要一部分,其应用涵盖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新药筛选、安全性实验和作用机制研究的一部分。在现代中药研究中,代谢组学对于模型识别和确证、作用机制、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中药资源和质量控制研究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提出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开展中药现代研究的一些设想,供讨论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药的肾毒性研究进展 [J].
静蔼晨 .
天津中医药, 2003, (06) :81-82
[2]   木通的肾毒性析义 [J].
邱鲁宁 ;
刘东军 .
辽宁中医杂志, 2002, (07) :434-434
[3]   中草药的肾毒性 [J].
陈裕盛 ;
韩启光 .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 (05) :303-306
[4]   从马兜铃酸问题看中药国际化 [J].
胡世林 ;
许有玲 .
世界科学技术, 2001, (02) :5-8+63
[5]   马兜铃酸I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 [J].
文晓彦 ;
郑法雷 ;
高瑞通 ;
李艳 ;
孙阳 ;
张晓明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0, (03) :206-209
[6]   马兜铃酸引起的肾脏损害 [J].
张晓明 ;
郑法雷 .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0, (03) :101-103
[7]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和关木通肾毒性研究 [J].
马红梅 ;
张伯礼 ;
徐宗佩 ;
孙静美 ;
李苓 ;
史红 ;
王同胜 ;
王津生 ;
戴品忠 ;
杜文复 .
天津中医, 2000, (01) :57-57
[8]   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机制与防治 [J].
郑法雷 .
中华内科杂志, 1998, (03) :62-64
[9]   中药马兜铃引起的大鼠非坏死性急性肾小管损伤和细胞凋亡初步研究 [J].
薄玉红 ;
毕增祺 ;
何祖根 ;
郑法雷 ;
闫彩香 .
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7, (05)
[10]   木通中毒一例报告 [J].
周方钧 .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79, (04) :118-118